第四十一章 手表还有没-《大唐工程师》
第(2/3)页
“好好,这次修建宫苑的事准备的怎么样啦?”李世民对着阎立本问道。
“大致都准备好了,不过有一事臣不知该不该现在讲。”阎立本面露纠结的说道。
“那就讲吧,你我君臣多少年了,还用打这马虎眼不成?”李世民呵呵笑着说道。
“那臣就说了,说起来,这事还和陛下新提拔起来的杨青有关。”
“哦,这杨青怎么了?难不成有什么做的不好?”李世民微微有些吃惊的对着阎立本说道。李世民听到还以为阎立本的话,还以为杨青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人,那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先锋兵出师未捷身先死了,所以不由得微微有些吃惊。
“那倒不是,是一件好事。”
“哦,不知道是什么好事?”李世民好奇的询问道。
“建筑方面的,杨青说他在西域行商时,晓得一种独特的建筑材料水泥,这水泥可以使得砖块紧紧粘合在一块,比石灰这些东西的粘合力,强上几倍不止。”阎立本对着李世民说道。
“真的?”李世民有些欣喜的对阎立本说道,李世民行伍出身,比阎立本这样的书生,更能知道这东西的战略意义,城墙很多时候因为粘合力不够,很容易被投石车打的石砖飞出来,这样就使得事后修补颇为费力。
“杨青说他懂得,看他的模样,不像是欺骗微臣,更何况微臣我是杨青的上司,谅他也不敢欺骗微臣。”阎立本对着李世民笑道。
“嗯,这水泥造价可高?”李世民和阎立本一样,先考虑的都是成本问题。
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一件东西考虑的不是它的优点,而是它的成本。尤其是在唐朝,总结了隋朝因为不顾成本的去修运河、伐高丽,使得自己二世而亡之后的教训,唐朝在民生一块做的不错,所以李世民才会先问造价。
“呵呵,这点微臣已经问过杨青了,他和微臣说,这水泥的主要需要的是石灰,所以成本应该不高。”阎立本笑着说道。
“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,你可问了杨青,他什么时候能够弄出这水泥来?”李世民摸了下自己的胡须,对着阎立本问道。
“这个……微臣倒是没有细问,不过杨青和微臣说了,几天之内应该可以弄出水泥来。”阎立本顿了顿说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