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封建论-《带着商店到春秋》
第(2/3)页
张猛发觉的确如此。
数年的沉淀,最后露出这样的锋芒,怪不得赵王不管赵安如何混账,都不愿意废赵安太子之位,怕是早知道赵安的才华。
不可小觑啊!
张猛再三思虑,还是决定去见赵王一趟,改制一事,事关重大,赵王一向古板,未必支持赵安。
赵王又不像赵安那般咄咄逼人,还是很好糊弄的,说不定能挑拨父子的关系。
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思,张猛起身去宫里见赵王。
宫殿内,张猛面见赵王,说起今天的廷议,用“不师古不长久”为理由,反对赵安推行郡县制。
赵王听了拧眉,他在心底支持赵安执政,但对于改革还是保持谨慎态度。
分封制,是祖宗留下的制度,他对于祖宗留下的财产很珍惜。
从他登基以来,直到现在,年逾数十载,也没想过变革过祖制。
张猛看见赵王如此表现,顿时暗喜,知道有戏,脸庞上表现出忧心忡忡,道:“王上,殿下终究是年轻气盛,刚上朝堂就想改革,但贸然变制后果难以预料,祖宗之法不可改。”
赵王有些纠结,不过心底还是偏向赵安,摇了摇头道:“孤已经说过,朝堂之事让安儿决定,既然我儿说要改制,那便改制。”
张猛不死心,继续说:“王上!大周先王实行的便是分封制,恕臣直言,难道殿下还能比周先王还聪慧么?”
赵王听到这里,轻轻一怔。
可以说,张猛抓住了赵王的弱点,就是赵王喜欢儒家之学。儒家非常推崇先王之道,问题关键在于,周代先王实行就是分封制。
戴丞相也是儒家一员,如果在这里,只怕也会怀疑郡县制是否可行,先王圣人的言论是不会错,或许是郡县制考虑不周全?
不是谁都勇气站出来,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“王上!”张猛巧舌如簧,分析利害关系道,“周先王乃真命天子,以分封诸侯之举,收拢人心,数百年来被天下当作共主,周先王是何等人物,必然是知道什么制度可以制天下,才选择分封制!后来周幽王昏庸无能,烽火戏诸侯,才导致大周日渐衰落,并非分封制的缘故!”
赵王眉头渐渐皱起,有点被说动摇了。
必须指出,这个时空和赵安熟悉的历史有些改变。
起先的武王伐纣是一样的,西周把天下分为许多国,把国分封诸侯。这里国的含义起先是城池,西周所在的王都被称为“中国”。
到后来,烽火戏诸侯也是一样,周平王把国度向东迁移,到了东周时代,也就是春秋时代来临,历史走向就不一样了。
吊炸天的晋国不存在,亲周的诸侯势力没有那么强大,无法压制住崛起的异姓诸侯。
春秋之初,不少异姓诸侯崛起,想学武王伐纣,起兵讨伐天子,以至于天下大乱,诸侯国在中原会战,谁也不服谁。
祸乱四起,周天子玩了个骚操作,封其他诸侯为外姓王,再度稳住了局面,自此之后,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,但实际上对诸侯失去控制了。
魏王、秦王、赵王这些称号,便是周天子之前封的,而不是自封。这一点,和地球就大不相同了。
第(2/3)页